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文传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文化与传媒学院“十四五”规划
2022-05-31 16:09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学校办学层次提升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关键发展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建设、从规模扩张向全面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习抢抓机遇,聚力重干,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积极应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新形势,推动学院事业快速发展,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号)《国家“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河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河南省“十四五”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豫教组〔2021〕2号)《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院实际,认真研判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确定学院发展定位、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工作思路,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与现状

(一)发展成就

1.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学院党总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大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持续提升。持之以恒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完成基层支部的成立和换届工作,着力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各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建活动有声有色,抓党建与搞业务同频共振,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改革发展。

2.立德树人迈上新台阶。积极强化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制定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形成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先后完成了两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合理准确,目标内容更加明确清晰。学生以积极进取的风貌、优良的师德素质、过硬的专业能力,赢得用人单位的赞誉和社会的良好评价。

3.师资队伍注入新活力。积极探索岗位管理、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改革。“十三五”期间,学院按需纳新,建立开放式、多元化引人用人机制,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创新团队中的主力军,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点。引进和培养并举,加大教师队伍“博士化”建设力度,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十三五”期间共引进硕士6名,博士3名,培养博士3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3%,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人数占比97%。

4.科学研究获得新突破。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教学。在科研课题立项、论文发表、获奖等方面成效初显。“十三五”期间共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56万元,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申报,共获批完成安阳市社科联项目58项,市科技局项目4项,省社科联项目5项,获批完成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8项、获批完成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获批完成完成河南省社科联项目3项、完成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项;教师共发表论文110篇以上,其中CSSCI收录6篇,北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9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2017年5月,学院与河南省科协签订协议书挂牌成立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成为我校文科第一个省级科研平台。

5.对外交流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学院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扩大对外交流规模,丰富对外交流形式。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或学术团体来校讲学、交流或短期工作,共举办26场学术报告会。开展境内外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访交流活动;教师出国(境)交流、访学、研修、培训、短期工作等常态化,共计5人次教师参加汉办/孔子学院教师公派教学;学生出国(境)学习、实践、培训、交流、体验等常态化,共有40余名学生前往台湾地区、韩国等地交流学习,拓宽了师生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学院对外交流能力。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现状

1“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规划项目

规划指标

完成情况

说明(未完成原因)

2015年末 情况对照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整体完成情况

完成率(%)

2015年末指标

增长比例(%)

队伍建设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引进1名博士、2名硕士,鼓励教师考博

引进1名博士3名硕士鼓励教师考博

引进1名博士4名硕士鼓励教师考博

引进1名博士1名硕士鼓励教师考博

引进1名博士1名硕士鼓励教师考博

引进3名博士9名硕士教师读博3名

85%

17年未分配硕士招聘名额,20年疫情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实践和加入行业协会组织,鼓励教师获取专业执业资格和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完成

100%


100%

人才培养

办学规模

“十三五”期间各类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600人左右。

学生人数1200人

90%

20年学校院部调整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工作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工作

完成

100%


100%

学科建设

积极申报新专业

“十三五”末,本科专业达到5个,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对接,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4个本科专业

80%

20年学校院部调整



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凝练学科方向,争取建设1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

0

申报未出校



科学研究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工作

积极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同进行科研

省级科研平台

100%


100%

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

“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项目1项以上、省部级项目5项以上;争取纵横向科研经费30万元以上;

科研经费56万

80%

无国家级项目



社会服务

政产学研合作工作

加强政产学研联动,促进学院与地方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对接

完成

100%


100%

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

围绕安阳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文化建设,逐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完成

100%


100%

保障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完成

100%


相同

完成

安全稳定工作

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完成

100%


相同

完成

(三)取得的相对优势与建设经验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构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落实学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制度,实现议事和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党组织在各项工作的政治核心和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在教学各领域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完美融合。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支持青年教师力度。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和专业素养,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基金,参加各项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在科研奖励、优质课评比奖励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与政策倾斜。

3.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加强适合应用型学科发展需要、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各学科与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联合共享科研资源,联合组建研发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学院与河南省科协签订协议书挂牌成立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基地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联合组织建设,是我校文科第一个省级科研平台。

4.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学分互认、师生互访、专题培训等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合作空间。增加经费投入,支持教师参加国(境)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境内外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访交流活动;使教师出国(境)交流、访学、研修、培训、短期工作等常态化,使学生出国(境)学习、实践、培训、交流、体验等常态化。

(四)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拓展。未完成新增一个本科专业的目标,现有本科专业数量偏少;已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发展后劲不足;具有品牌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专业较少,专业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省内、行业内有影响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缺乏。

2.改革发展的内驱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相对不足,激励政策力度不够。

3.科研创新水平亟待进一步升级。教科研对学院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仍不明显。激励科研创新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奖励力度仍不充分。科研力量分散,科研创新团队缺乏方向指引和学术领导力,学院科研仍未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科研合力。

4.机构设置、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基层教学组织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办学资源亟需优化整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高水平人才引进有待优化。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学校改革发展绘制了新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内容。为学院进一步根据办学实际,瞄准优质文学艺术教育广播影视教育发力,积极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国家大力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学教师教育特色赋予了新内涵。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教师教育的重要地位,我院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将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

3.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新动力。国家和社会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项目建设、实施全媒体传播、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要求迫切。国家、地方、以及社会对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仍在不断扩大。大量的人才需求为学院进一步优化办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提供了潜在的动力。

4.教育评价改革为学校治校办学指引了新方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指出,经过5-10年努力,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这就意味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育人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将迎来新的机遇。

5.“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实践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新变革。当前,“互联网+教育”业已深刻改变高等教育的教学生态,国家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三五”期间,我校的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文化与传媒学院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十四五”期间,智慧校园、云应用、在线精品课等建设将给学院带来新变革。

(二)面临挑战

1.传媒类专业竞争愈演愈烈。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综合变革的关键时期,同类高校国内外教育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发展慢了就落后,同质化就无空间。与郑州相同专业的院校相比,我院在争取项目、经费、引进高层次人才、吸引优质生源、毕业生就业前景等方面的劣势进一步凸显。如果学院不能实现培养质量、规模和层次的突破,则潜在的生存危机势必引发。  

2.文科专业吸引力衰减。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理工类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直接形成了文科院校招生及其引发的发展压力,引发了文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迷失。同时文科专业研究生化趋势日益突出,本科层次文科毕业生就业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3.办学环境和条件制约学校发展。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专业为主体航空、先进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化学化工、电子电气与信息技术、生物食品及农产品等六大工科专业集群为特色,文学艺术专业相对薄弱的地方高校,受办学历史、地方政策、政府财力及区域位置等条件制约,文学与传媒专业少而单一,现有办学水平下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和人民对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期待还存在差距。“十三五”期间,学院文化建设等软硬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知名度与一流学校相比差距明显,制约了学校发展。转型升级时不我待,超常规发展,必须加速发力。

三、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河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坚持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型、特色化、开放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跟进河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节奏,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科学构建学校事业发展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质量,更好地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引导。

)遵循原则

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特色

在充分总结“十三五”规划目标落实情况下,全面梳理近几年我校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和主要成绩,发现困难,寻找差距。认真分析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尤其是服务国家应急事业发展需求,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要坚持特色发展,在立足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围绕重大需求,努力开拓新的办学方向和新的发展增长点,切实提高人才、科技和服务支撑能力。

2.求实求效,目标与问题导向。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我校未来发展的战略取向,要根据发展目标找准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从解决影响学院改革发展全局的突出障碍和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决策更加精准地对接学校发展所需、学院教科研工作所困和师生所盼形成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尊重规律,锐意创新进取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原则。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始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转变发展方式,破除传统教学思维定势、创新发展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深化改革的力度、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和办学实力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将科学精神和务实原则落实到“十四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全过程。

4.围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

立足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文化传媒行业人才的强烈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准确把握社会矛盾新变化和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提升培训水平,打造培训品牌,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总体目标

2025年末,把学院建成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师生教学相长、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社会美誉度跃升的文化与传媒学院努力争创标准化示范党组织、争创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争创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省级特色专业“十四五”末,通过整合资源、对外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本科层次培养突破,实现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主要任务与核心指标

2“十四五”发展规划核心指标年度完成目标分解表(2021-2025)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考核目标

部门考核指标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人才培养

校级现代产业学院

≥18个

1

0

0

1

0

0

新增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100项

2

0

0

0

1

1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总数

1400人

56

34

39

44

49

56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500人

6

0

1

1

2

2

“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

700人

10

0

2

2

3

3

引进及培养学科及学术技术带头人

突破100人

1

0

0

0

0

1

学科建设

校级重点学科

≥15个

1

0

0

1

0

0

培育交叉特色学科

5-7个

1

0

0

1

0

0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建设重要智库

3个

1

0

0

0

0

1

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15个

1

1

0

0

0

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项

1

0

0

0

0

1

纵横向科研经费总量达

≥3亿

500

10

132

255

377

500

科研经费总量达

≥5亿元

750

17

189

372

561

450

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0项

1

0

0

0

0

1

国际合作交流

新增国境外友好学校

≥10所

1

0

0

0

0

1


(二)工作任务和举措

1.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观念,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团结协作、健康自律的学术氛围,激发教师群体的创造力,形成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

2.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牢固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支持行业、企事业单位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事业单位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3.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围绕提升应用能力这个核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联动机制,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科学合理设置课程,面向地方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方向性专业课程模块;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等网络课程建设,推动信息化教学。

4.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比例;加强专职实训技术及实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既掌握创新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有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

5.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促进学院与地方创新要素资源对接,服务四大千亿级产业,为安阳着力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贡献力量。充分利用安阳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展“安阳文化进校园”特色文化教育体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围绕安阳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逐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6.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授工程。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为重点,以现有中级、副高级职称师资为基础,按照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力争到2025年正高级职称教师达5-10名。实施培博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教师读博的积极性,将博士培养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定向攻读博士学位,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和科研能力,改善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到2025年,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6以上。

7.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发展提升,重视教师能力发展和提升。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行业进修、培训、访学、研究等;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定期举办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健全专职辅导员队伍选聘、培养、管理和发展机制,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创造优越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构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健康成长的配套激励机制。

8.以教兴研,做强科学研究。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服务教学。全面激发教师科研热情,着力提升科研实力,促进优质科研成果涌现,实现科研成果质和量的飞跃。加强全媒体科普创作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申报其他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学院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持续提高教育科研支撑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的贡献度。到2025年,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上,发表核心论文3篇以上。各类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增加,力争实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的新突破。

9.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对外交流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学分互认、师生互访、专题培训等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合作空间。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扩大对外交流规模,丰富对外交流形式。支持教师参加国(境)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支持教师开展国(境)内外访学、研修和短期工作,支持承办或合办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支持国内外专家、教授或学术团体来校讲学、交流或短期工作,支持境内外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访交流活动;使教师出国(境)交流、访学、研修、培训、短期工作等常态化,使学生出国(境)学习、实践、培训、交流、体验等常态化,使国(境)外专家、外籍教师来校工作或讲学常态化,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提升学院对外交流能力。

10.扩大招生规模,提升双创质量。切实履行服务社会的责任,优化生源结构,在重点服务省内范围的基础上,强化生源地调研,适度扩大省外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提升生源质量。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质量,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制度,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加强与各地用人单位的对接,切实做好就业推荐与就业信息统计报送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形成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良好就业局面。

11.针对安阳市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现状,打破专业界限和学科壁垒,进一步完善、构建传媒专业集群教学体系,建设服务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传媒特色专业集群,探索与各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建立教学科研产业平台、产业学院,相互融合,教学相长,培养政治素养过硬,采编播专业技能熟练的传媒专业人才,为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对外宣传与推介贡献力量。

12.建立媒体融合教学科研实践平台。与安阳市广播电视台展开合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科研和实习平台,对媒体融合进行产学研的研究和实践。

13.建立产业学院。为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新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发展趋势,与国内传媒公司展开合作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学院,拟实现“把专业群建立在产业链上”的专业建设目标,整合产业和学校优势资源,以产业应用带动教育发展、以教育发展推进产业繁荣,促进当地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完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创新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城融合的新典范。

14.打通专业壁垒,在掌握各自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传媒综合技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同时具备出记者、稿件播报基本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时具备影视摄像、视频编辑基本能力;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同时具备纸媒、广电媒体采编制作基本能力,基本稿件播报能力。

五、组织与保障

(一)组织领导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学院发展方向,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落实学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制度,实现议事和决策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党总支书记、院长负责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强化统一领导,建立定期评估与会商机制。

3.建立《规划》实施体系。建立以学校总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为支撑的文化与传媒学院“十四五”规划体系,依照《规划》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实现。

4.明确责任主体。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台账,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根据《规划》制定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

(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和发展定力。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打造“思想政治建设好、干事创业氛围好、议事决策机制好、服务群众作风好、科学发展业绩好”的领导班子。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在教学各领域的引领作用,切实做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3.建立健全学生服务保障体系。探索大学生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实施分类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为全体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优化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建立心理辅导站,保证心育网络全覆盖,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加强学业警告建设,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4.实施学科带头人计划。引进、培养1-5名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具有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打造专业教师团队。重点支持学科带头人开展专业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实施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力争取得国内省内重大成果。

5.支持青年教师快速成才。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形式,提升青年教师职业和专业素养,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形成学校骨干教师梯队。在科研奖励、优质课评比奖励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与政策倾斜。

6.打造平安校园。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加强分析预判,完善预案机制,做到全覆盖、能操作、常演练、常更新;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严格执行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值班值守制度。定期举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乘车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校园贷等各类专题知识讲座。做好重大节假日、纪念日和敏感期、特殊事件发生期间学校的安全稳定和校园反恐防范工作。推进安全管理法治化建设,强化安全考评,巩固平安校园建设成果。




文化与传媒学院

2021年4月14日



关闭窗口